稀土产业及其相关供应链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中国在全球稀土领域占据显著优势,稀土资源储量占全球的34%,稀土矿产的产出比例更是高达70%,而在稀土的冶炼与分离方面,中国的产量占比达到了94%。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这一宝贵资源,中国严格实施了稀土配额制度,并确保配额的增量主要来自轻稀土。 #稀土#
当前,永磁材料已成为稀土的最大消费领域,其需求占比达到42%。这一高需求主要受到新能源汽车、风电技术、机器人制造以及变频空调等多个行业的推动。#稀土永磁#
稀土永磁材料行业概览
在各种永磁材料中,钕铁硼永磁材料因其出色的磁性能和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而脱颖而出,非常适合大规模、多样化的工业化生产。目前,已成为产量领先、应用范围最广的稀土永磁材料。
作为第三代稀土永磁材料的代表,钕铁硼主要由钕、铁、硼这三种元素组成,其中钕属于轻稀土元素。
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钕铁硼永磁材料可以分为烧结型、粘结型和热压型三种。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性能和应用场景,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形成完整的功能体系。
烧结钕铁硼永磁材料被誉为“磁王”,拥有极高的磁性相含量和良好的取向一致性,这使得它在剩磁强度、内禀矫顽力和最大磁能积等方面都表现出显著的优势,成为当前综合性能最佳的磁体。
据工信部和中国稀土行业协会的数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我国烧结钕铁硼毛坯的产量达到了11.6万吨,占同期稀土永磁材料总产量的95.1%。而粘结钕铁硼的产量占比为3.68%,其他类型的永磁材料合计仅占1.22%,充分显示了烧结钕铁硼在稀土永磁材料领域的主导地位。
稀土永磁产业链
从产业链的构成来看,上游稀土行业主要由开采、冶炼和分离环节组成,这些环节为中游提供了生产稀土功能材料所必需的稀土金属和稀土氧化物等原材料。
经过分离得到的稀土盐类和稀土氧化物产品,既可以直接出售给下游客户用于制作催化材料、发光材料等,也可以进一步冶炼成稀土金属,作为稀土永磁材料的原料。
随后,通过毛坯生产、机械加工、表面处理、包装检测等工序,最终生产出钕铁硼磁体,即稀土永磁材料。
通常情况下,磁材厂商会将产品销售给下游的电机厂商,由电机厂商进一步加工成电机成品后销售给终端客户。
稀土永磁产业链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