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结钕铁硼磁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结钕铁硼磁体.pdf(8页完成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2010052305.2 (22)申请日 2020.01.17 (71)申请人 杭州史宾纳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1307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市青山湖 科技城横畈街979号 (72)发明人 柴晓峰李东毛建星盛柳燕 (74)专利代理机构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 司 33101 代理人 陈继亮 (51)Int.Cl. H01F 1/057(2006.01) H01F 41/02(2006.01) (54)发明名称 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结钕铁硼磁体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静。
2、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 结钕铁硼磁体, 矫顽力Hci在2k-4kOe的粉末为 10-40重量份和矫顽力Hci在7k-17kOe的粉末为 60-90重量份制备出的复合磁体, 两种粉末矫顽 力相差3k-15kOe通过静磁耦合改善复合粘结磁 体的性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两种矫顽力高 低悬殊的磁粉之间发生的磁性能相互作用的结 果通配比形成静磁耦合, 可以加入尼龙12增大静 磁耦合效果, 静磁耦合能大幅度改善复合粘结磁 体的性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3页 CN 111261354 A 2020.06.09 CN 111261354 A 1.一种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结钕铁硼磁体, 其特征在。
3、于: 矫顽力Hci在2k-4kOe的粉 末为10-40重量份和矫顽力Hci在7k-17kOe的粉末为60-90重量份制备出的复合磁体, 两种 粉末矫顽力相差3k-15kOe通过静磁耦合改善复合粘结磁体的性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结钕铁硼磁体, 其特征在于: 矫顽力 Hci在2k-4kOe的钕铁硼粉末和矫顽力Hci在7k-17kOe的钕铁硼粉末制备出的复合粘结磁体 或热压、 热变形磁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结钕铁硼磁体, 其特征在于: 矫顽力 Hci为4kOe的铁氧体粉和矫顽力Hci为15KOe的MQP-A1粉制备的复合粘结磁体。 4.根据权利。
4、要求1所述的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结钕铁硼磁体, 其特征在于: 矫顽力 Hci3k-4kOe的铁氧体粉末占40重量份与矫顽力Hci7kOe的MQP-15-7快淬NdFeB粉末为60重 量份, 加7重量份尼龙12制备出的复合注射磁体。 权利要求书 1/1 页 2 CN 111261354 A 2 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结钕铁硼磁体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磁体领域, 主要是一种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结钕铁硼磁体。 背景技术 0002 图1为所有钕铁硼磁体的化学成分, 蓝色代表微米晶烧结钕铁硼成分区域, 原子比 总稀土含量TRE13.7-16, 总稀土含量和晶界富稀土相在所有钕铁硼磁体中最高。 原。
5、子比成 分从TRE11.8到TRE13.7是纳米晶热压及热变形钕铁硼磁体的成分范围, 其晶界富稀土相比 烧结钕铁硼少, 所以耐蚀性比烧结钕铁硼好, 最适合海边风力发电机用。 红色箭头所指是 Nd2Fel4B当量成分, 其原子比为11.8at。 小于Nd2Fel4B当量成分的区域是粘结钕铁硼磁体 成分, 除了含Nd2Fel4B主相外还含有 -Fe, 其特点是沒有晶界富钕相, 所以抗氧化性能比其 它钕铁硼磁体好.另外环氧树脂粘结磁体磁性均匀, 尺寸精密, 薄壁环是计算机硬盘驱动器 不可缺少的部件, 同时壁厚0.4毫米到1毫米的多极钕铁硼薄壁环已成功用于各种微型伺服 和步进电机。 0003 单一种类。
6、的快淬钕铁硼粉末无法实现静磁耦合, 单一种类的快淬钕铁硼粉末存在 不同颗粒度, 颗粒度不同性能也有很大的差异, 用单一种类钕铁硼不同颗粒度的粉末测试, 剩余磁化强度Br和最大磁能积(BH)max随粒度增加而线性变化, 所以无法实现静磁耦合。 粉 末颗粒度大于40目的粉料占0.1以下, 小于325目的粉料占12以下, 名义粒度为200微 米。 其剩余磁化强度Br和最大磁能积(BH)max随粒度增加而线性变化, 表明无静磁耦合特 性。 0004 从MQP-Q粘结磁体和MQP-A1粘结磁体磁性对比看出Q粉磁体有比A1粉磁体高的Br 和大的可逆回复磁导率, 可逆回复磁导率代表其弹簧特性, 两种磁体差别。
7、很大。 A1磁体有比 Q磁体高的多的矫顽力。 两者更明显的不同是粘结磁体的退磁曲线, A1磁体的退磁曲线方而 宽, Q磁体退磁曲线高而窄。 由于Q磁体稀土含量比A1磁体少, 所以Q磁体抗腐蚀性比A1磁体 显著优越。 以上单一种类的粘结钕铁硼磁体, 不涉及静磁耦合。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 而提供一种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 结钕铁硼磁体。 0006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一种静磁耦合高性能复合粘结钕铁 硼磁体, 矫顽力Hci在2k-4kOe的粉末为10-40重量份和矫顽力Hci在7k-17kOe的粉末为60- 90重量份制备出的复合磁体, 。
8、两种粉末矫顽力相差3k-15kOe通过静磁耦合改善复合粘结磁 体的性能。 0007 作为优选, 矫顽力Hci在2k-4kOe的钕铁硼粉末和矫顽力Hci在7k-17kOe的钕铁硼 粉末制备出的复合粘结磁体或热压、 热变形磁体。 0008 作为优选, 矫顽力Hci为4kOe的铁氧体粉和矫顽力Hci为15KOe的MQP-A1粉制备的 复合粘结磁体。 说明书 1/3 页 3 CN 111261354 A 3 0009 作为优选, 矫顽力Hci3k-4kOe的铁氧体粉末占40重量份与矫顽力Hci7kOe的MQP- 15-7快淬NdFeB粉末为60重量份, 加7重量份尼龙12制备出的复合注射磁体。 001。
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两种矫顽力高低悬殊的磁粉之间发生的磁性能相互作用的 结果通配比形成静磁耦合, 可以加入尼龙12增大静磁耦合效果, 静磁耦合能大幅度改善复 合粘结磁体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所有钕铁硼磁体的化学成分示意图。 0012 图2为静磁耦合物理模型。 0013 图3为实施例2的剩磁Br随钕铁硼混入比例的示意图。 0014 图4为实施例3的退磁曲线示意图。 0015 图5为实施例5的退磁曲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详细的介绍: 0017 图2为静磁耦合物理模型, 用低矫顽力MQP-Q粉和高矫顽力MQP-A1粉制备的复合粘 结磁体出现的。
10、静磁耦合反常物理现象。 理论计算Br随Q/A1比例变化以直线上升关系。 但实 际磁测量Br随Q/A1比值变化为正向非线性曲线, 这表明出现了静磁耦合现象和静磁耦合非 线性物理本质。 随Q/A1比值增加, Br升高6.4, 说明静磁耦合能大幅度改善复合粘结磁体 的性能。 这里要说明一点, 静磁耦合不同于纳米双相交换耦合, 前者是两种矫顽力高低悬殊 的磁粉之间发生的磁性能相互作用的结果, 后者是30纳米等级的软硬两相之间发生的近程 交换耦合作用。 0018 实施例1: 两种不同牌号的钕铁硼粉末制备的复合粘结磁体或热压、 热变形磁体, 矫顽力Hci在2k-4kOe的钕铁硼粉末为10-30重量份和矫顽。
11、力Hci在7k-17kOe的钕铁硼粉末 为70-90重量份制备出的复合粘结磁体或热压、 热变形磁体, 两种粉末矫顽力相差3k-15kOe 通过静磁耦合改善复合粘结磁体的性能。 其性能都能大大提升, 从而说明了静磁耦合能大 幅度改善复合粘结磁体或热压、 热变形磁体的性能。 0019 计算Br随Q/A1比例变化为直线, 但实测结果所示, 当Q/A1比从10升到100时实测Br 比计算的线性直线值显著高, Br随Q/A1比值变化为正向非线性曲线, 这表明出现了静磁耦 合反应, 表征了静磁耦合非线性物理本质, 随Q/A1比值增加Br升高6.4, 说明静磁耦合能 大幅度改善复合粘结磁体的性能。 0020。
12、 实施例2: 用铁氧体磁粉和MQP-15-7钕铁硼磁粉制备的复合注塑磁体出现的静磁 耦合反常物理现象。 如图3所示, 为Hci 4kOe的铁氧体粉和Hci 7kOe的钕铁硼粉复合注射磁 体的剩磁Br随钕铁硼混入比例的非线性变化。 这显然是由两种粉末颗粒之间的静磁耦合导 致地。 0021 实施例3: 图4为Hci4kOe的铁氧体粉末与Hci7kOe的MQP-15-7快淬NdFeB粉末注射 磁体的退磁曲线, , 矫顽力Hci3k-4kOe的铁氧体粉末占40重量份与矫顽力Hci7kOe的MQP- 15-7快淬NdFeB粉末为60重量份, 加7重量份尼龙12制备出的复合注射磁体, 复合注射磁体 退磁曲。
13、线是平滑无台阶的。 两种粉末颗粒之间的静磁耦合导致其复合注塑磁体的剩磁Br随 说明书 2/3 页 4 CN 111261354 A 4 钕铁硼混入比例出现非线性变化。 0022 实施例4: 矫顽力Hci为4kOe的铁氧体粉和矫顽力Hci为15KOe的MQP-A1粉制备的复 合粘结磁体。 尽管两种粉末矫顽力相差11kOe, 但粘结磁体退磁曲线平滑无台阶。 0023 实施例5: 复合粘结磁体由差别大的Hci 9kOe左右B+和Hci 4kOe左右Q粉混合而 成, 在一定混合比例时退磁曲线是平滑的, 当B+与Q两种粉比例分别为20和80时, 出现 静磁耦合, 复合磁体的Br比B+与Q两种粉的Br都显著的高, 如图5。 0024 可以理解的是,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 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发明构思加以等 同替换或改变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说明书 3/3 页 5 CN 111261354 A 5 图1 说明书附图 1/3 页 6 CN 111261354 A 6 图2 图3 说明书附图 2/3 页 7 CN 111261354 A 7 图4 图5 说明书附图 3/3 页 8 CN 111261354 A 8 。